尊敬的各位领导 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国无防不立, 善教得民心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 90 周年大会上讲到“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,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。”而中国的历史长河中,充满了无数的荣耀与挫折。在这复兴的大潮中,国防力量成为捍卫国家安全与尊严的关键。爱国之情,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中,更需要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,展现出对国防的深厚关爱。
1917年,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,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曙光,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。中国革命有了更坚强的领导核心,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。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,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,并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 、 为迷茫的中国人民照亮前进的道路。有了前进的方向才有了动力。近年来,国防科技的发展成绩斐然,而在看不见的边防线上,也有着无数可爱的人默默坚守在我们国防一 线-边镜线上。一句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。”这是 18 岁的陈祥榕写下 的战斗口号。在中印边境冲突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,有人发现一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,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。这名战士,正是陈祥榕。陈祥榕就是这样一位 00 后英雄。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,
自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军人,为国家的安全而奋斗。在他还是一名年轻的 士兵时,他被派往边防部队,守卫着祖国的南疆边境。面对艰苦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,陈祥榕从未退缩过,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。他的牺牲,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代年轻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,他也成为了全国人民敬仰和怀念的英雄。一个国家,不仅需要繁荣富强的经济,更需要坚实可靠的国防,这是国家安全的底线。可以说,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,国防建设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,而终生报国不言悔的黄旭华院士用他的一生捍卫了我们的国防之基。黄旭华院士的人生, 曾一度 “赫赫而无名”,在 30 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,却始终“壮心 未与年俱老 ” ,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。如今,中国首艘核潜艇早已退役。而它的总设计师虽已九旬高龄,仍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, 为自主创新、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倾注心血。黄 旭华院士的“深潜人生”,正是中国科学家们科研报国、奉献国防事业的生动体现。而我们,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。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使命。我们作为师范学院的学生, 更应加强国防教育在课堂上的传授, 让“国防之基”根植于每个人的学生的心中。在未来的道路上, 让我们携手前行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拼搏!
最后, 作为新时代青年一辈,吾辈青年应有鸿鹄之志,心向祖国,担负起国家和时代交于我们的使命,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。
